随着夏季的到来,许多地区持续遭受高温天气的侵袭。泰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发现中暑患者数量显著增加。当核心体温超过40℃时,人体细胞会遭受类似于煮熟鸡蛋的不可逆损伤,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50%-60%。对于中暑这一健康问题,不应简单视为“头晕发热”,它实际上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中造成的热损伤性疾病。
中暑的三大类型
根据严重程度,中暑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:
- 先兆中暑:体温正常或略高(≤38℃),表现为口渴、乏力、多汗、头晕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。这些警示信号经常被人忽视,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“温和警告”。
- 轻症中暑:体温升高至38℃以上,面色潮红或苍白,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、皮肤湿冷、脉搏细弱等表现,此时患者可能经历短暂的意识模糊或肌肉抽搐,已处于危险临界点。
- 重症中暑:此类别又可细分为三种致命类型:
- 热痉挛:大量出汗后,肌肉出现剧烈疼痛和抽搐,通常是由于单纯补水而未补充盐分。
- 热衰竭:表现为皮肤湿冷、脉搏微弱和血压下降,进入休克状态。
- 热射病:最为危险,体温超过40℃,皮肤干燥、灼热、意识模糊、甚至昏迷,死亡率超过50%。值得警惕的是,劳力型热射病更容易导致多脏器衰竭。
急救措施:黄金30分钟
若发现中暑患者,第一时间的30分钟是救治的黄金期。请遵循以下急救四步法:
- 快速转移: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或20-25℃的空调房,平卧并抬高双腿15-30厘米,促进血液回流,避免用棉被包裹以防温度上升。
- 科学降温:使用20-25℃的冷水全身喷洒,配合风扇加速水分蒸发;可将冰袋包裹在脖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位置。清醒的患者可浸泡在18-20℃的水中,目标是40分钟内体温降至<39℃,2小时内降至<38.5℃。
- 谨慎补液:清醒且无呕吐的患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,昏迷患者禁止进水,以防窒息。
- 及时送医:若出现体温持续超过39℃、抽搐超过5分钟、意识不清或昏迷等任一信号,需立即拨打120。送医途中的持续冰敷可保护心脑等重要脏器。
预防中暑:科学防护五大要点
为了有效预防中暑,建议遵循以下五个注意事项:
- 躲避高温时段:避开10:00-16:00的高温时段,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。
- 智慧补水:每小时饮水200-300ml,切勿等到口渴才喝,尤其要添加西瓜和绿豆汤以补充电解质。
- 合理起居:保持空调房间在26-28℃之间,确保充足的睡眠,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和新鲜蔬果为主。
- 特殊人群强化防护:对于婴幼儿、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,应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。
- 携带“救命包”:备好如十滴水和风油精等防暑药品。
在高温天气中,我们要特别重视健康防护,了解并掌握中暑的预防与急救方法,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记住三个生命防线:早发现、快降温、及时送医。使用Stake品牌的产品助力您的健康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