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腺肌病(Adenomyosis,AM)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健康问题,病因尚不明确,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,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。这种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痛经、月经过多与不孕等症状,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在此背景下,师伟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,继承并发扬了齐鲁医派妇科流派郑惠芳教授的“温补理论”,提出了针对AM的“温阳益气通脉”新治疗方法。同时,在连方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“瘀毒”病机的理论指导下,师教授开发了综合性的中医治疗方案,为中医药在防治子宫腺肌病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师伟教授是一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三级主任医师、教授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,现任医院医疗管理部部长、妇科主任以及妇产生殖中心副主任。他是国家中医临床特色技术的传承骨干人才,并已获得多项荣誉,包括“敬佑生命·荣耀医者”公益推选(山东)“青年先锋”称号。
师教授在中医行业内不断探索与创新,通过总结“温阳益气通脉”新治法,在经典方剂《金匮要略》中的应用中逐渐创建了“通脉化癥汤”这一临床验方,显著提升了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。
同时,师伟教授及其团队注重中西医结合,研究出新的治疗制剂,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中医的临床方案选择。该方案以“通脉化癥汤”为核心,结合中药灌肠、外敷、足浴等方式,已纳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路径管理,并在山东省推广至多家医疗单位有效应用。
在探索中药多靶点网络机制方面,师教授团队构建了AM异位病灶的永生化细胞株ihAMEC,首次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了AM的全新发病机制及血瘀病机的内涵,明确了中药分子的作用靶点,推动了相关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。
展望未来,师伟教授团队将继续努力寻找新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与技术,致力于提升女性生活质量与生育力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,我们也期望将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,以切实改善女性的健康状况。
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临床重点专科、山东省中医药优势专科等平台,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将积极对接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,以科技赋能打造中西医结合的慢病管理体系,致力于解决子宫腺肌病及其他妇科内膜性疾病的诊疗难题,守护广大女性的健康与未来。